[目录]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 阿加莎·克里斯蒂 A A A A A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64 下一页>
译者前言第一章 故居阿什菲尔德 第二章 玩耍的日子 第三章 成熟 第四章 缔姻与期待 第五章 战争 第六章 周游世界 第七章 失去意义的领地 第八章 梅开二度 第九章 共同生活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十一章 垂暮之年 后记 译者前言   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对我国广大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随着她的作品传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创作了八十多部长篇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十七部剧作。   她的作品被译成一百零三种文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九六一年的报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当时世界上作品最畅销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个国家出售。据有人在一九七六年她去世后不久统计,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销售达四亿册。美国著名杂志《纽约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销售量在书籍发行史上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优秀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上映,颇受欢迎。她的由小说改编的《捕鼠器》一剧连续上演多年,经久不衰。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在英美等国连续数年被列为畅销书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英国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国阿加莎夫人的称号。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译介到我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和欢迎。   阿加莎·克里斯蒂生长在英国,曾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她的父亲是一位开朗而随和的绅士。母亲聪敏、睿智,对于子女的教育具有独到的见解。当小阿加莎到了入学的年龄时,她没有把女儿送入学校,而是让她在家里接受早期的启蒙教育。   这个老实听话,能完全依靠童心中丰富的想象自娱的小姑娘,在母亲的鼓励下,像姐姐那样开始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排演一些短剧。她之所以最终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是与家庭的文学熏陶分不开的,而选择侦探小说的创作更离不开她姐姐的启迪。姐姐麦琪在克里斯蒂幼年时代就给她讲述了福尔摩斯侦探故事。她的母亲也经常给她朗读文学名著。家里丰富的藏书将她引人文学这座富丽迷人的宫殿,使她常常留连忘返。姐姐曾对小克里斯蒂抱怨说:侦探小说大多拙劣不堪,读了开头部分就能让人猜出故事的结尾、找出罪犯。这一抱怨竟被小克里斯蒂看作是一种挑战,深置于心底。她立志将来一定写出情节曲折,故事动人、扣人心弦的侦探故事。   自一八四一年爱伦·坡首创第一篇侦探小说《矛格街凶杀案》之后,经科林斯的《月亮宝石》到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直至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时期,西方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鼎盛的“黄金时代”。   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章法一般比较严谨,擅长于用多层次叙述手法设置悬念,穿插故事,复杂多变,并以叙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分析犯罪心理,格调较高。施咸荣同志曾评价说:“克里斯蒂的作品有世界影响,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除侦探小说之外,克里斯蒂还写了一些以爱情为题材的浪漫小说,署名为玛丽·韦斯特马考特。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一书动笔于一九五零年,直到十五年后,作家七十五岁时才完成。   在这部自传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以轻松、愉快和夹携幽默的笔触,生动而真实地描述了自己的一生。尽管书中回避了作者生活中的某个较重要的片断——如一九六二年十二月间的突然出走,“失踪”了十天,但总的来说,此书是克里斯蒂那快乐而又艰难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叙述了作者本人的丰富经历,而且还透过一个普通人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这动荡不安的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侧面。克里斯蒂云游四方,这不仅丰富了她个人的阅历,也充实了她的创作素材,使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多发生在旅途中。在她的自传中,克里斯蒂生动的描绘出世界各地的异域风光和民俗人情。书中有她生活中经历的坎坷,也有她从事创作的甘苦,更有她为自己的理想而追求中的磨难。内容丰富,叙述生动,读起来兴味盎然。   为了使我国广大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作家克里斯蒂本人,满足那些喜爱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读者们的好奇心,给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们提供更多更详实的材料,我们翻译了这部自传。如果它能使广大读者有所获益,我们将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慰藉。   由于此书写作旷日持久,加之篇幅较长,许多地方难免流于细碎繁琐。译者本着紧扣作家一生阅历及其创作生涯的主线的原则,对书中我们认为重复冗赘或无关紧要之处,做了必要的删节。   译者限于水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乞望读者不吝指教。                         译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64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