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成语故事 A A A A A

<上一页 1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42 下一页>
夸父逐日 传说远古的时候,神中的巨人——“地之子”夸父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可是他有些不自量力,想要去追赴太阳,和太阳赛跑。有一天,他一直追到太阳入山的地方。火红的太阳烤得夸父嗓子像冒了烟似的,他口渴得恨不得马上找到水。终于他来到黄河边,见到了滚滚的黄河。夸父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可他觉得还没解渴,于是又跑到渭河边,又喝干了渭河水。夸父刚想继续去追赶太阳,可还觉得口渴难忍,于是他打算到北方的大湖泽去喝水。 没想到,还没走到北方,夸父就渴死在半路上了。快要咽气的时候他放下自己心爱的手杖,用他的血肉浸润它,后来这里居然变成一片茂密的桃树林。 这句成语后来用以比喻人的不自量力。也用来比喻人矢志不移、努力不懈、顽强拼搏。 扑朔迷离 古代的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她是个非常勤劳孝顺的姑娘。 木兰织得一手好布,每天,她总是天刚刚亮,就把自己关在织房里精心地纺线织布。 有一天,她却一直留在自己的闺房,坐在窗前叹气。她的父母觉得很奇怪,就问她有什么心事。 木兰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不得不说:“没有什么心事,只是昨晚看见国王征兵的文书,那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年纪大了,已经禁不起征战的辛劳,小弟弟年龄又小,不能代替。女儿我就为这件事焦急。”停了一会儿,木兰又说:“我从小跟父亲练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亲去从军。”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去从军呢?”木兰坚定地说:“我有办法。”征期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塞作战。 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战斗,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来。论功行赏,皇帝要赏给木兰很多钱物,并封她为尚书郎。但是木兰说:“感谢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只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聚。”皇上答应了木兰的请求。 木兰回到家,立刻来到自己房里,换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来女孩的模样走出来。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十二年,怎么却不知你是个女孩。”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雄兔前进的时候,脚跳跃起来。雌兔是眯着眼睛。如果两只兔子同时在一块奔跑,谁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哪一只是雌呢?这句成语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难以辨别。 神机妙算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派诸葛亮去联合孙权。但东吴的周瑜心胸狭小,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总想找机会把他杀掉。诸葛亮深知此人很难共事,但为了江山大业,总是机警地与他周旋。 有一次,周瑜提出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如不能按期交箭,以军法处置,杀头示众。诸葛亮一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丝毫没有动静。周瑜心中暗喜:明天我看你用什么交箭,哈哈,就等人头落地吧。 谁知诸葛亮胸有成竹,他悄悄地向鲁肃借了 20 只快船,每只船上扎了1000 多个草人,并配备 30 名士兵。到了第三天五更时分,江面上浓雾四起,于是诸葛亮下令,将草船驶近对岸曹军水寨,然后让士兵们在船上擂鼓呐喊,佯装进攻。曹操听见外面鼓声大作,连忙跳下床来,急令所有士兵不得出击,只用弓箭奋力射敌。霎时,曹操水陆两军的弓箭手,争先恐后地放起箭来。 不一会儿,江雾四散,太阳冉冉升起。诸葛亮下令将船迅速开回。20 只船上的草人上,早已扎满箭支,远远超过了十万支。诸葛亮又下令各船士兵高喊:“谢曹丞相赠箭!”等曹操恍然大悟时,草船已开出 20 里,曹军根本无法追赶,只能望船兴叹。 鲁肃回到军营,便向周瑜禀报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道:“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啊!”这句成语多形容善于洞察情势,策略高明。 郑人买履 从前,郑国有个人,想到市场上去买双鞋。他就让妻子拿一个板凳,坐在上面,然后用绳子按着自己的脚板的大小做了一个尺码,高高兴兴地走了。 郑人来到一个最大的鞋店,进门就说:“我要买一双鞋。”店老板连忙拿出几双鞋,让他选。郑人正打算买鞋却发现尺码没有了,到处找也找不到,他甚至连鞋窠都找了也没有,于是他非常不好意思地对店老板说:“对不起,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等我回去取来再买吧!”说完,就拔腿往家里跑。 郑人跑到家,在板凳上找到了尺码,又急急忙忙到了市场。可是,这时天已经晚了,店铺都已经关门了。 郑人累得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他的妻子看他没有买到鞋,就问他怎么回事,郑人对妻子讲了事情的经过,妻子非常生气地对他大喊道:“你这个呆子,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却偏偏要回家来却取尺码。”郑人忙说:“那怎么行,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他的妻子听了,哭笑不得。 这句成语后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 铁杵磨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上一页 1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42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