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明史紀事 . 谷應泰 A A A A A

<上一页 1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149 下一页>
  九年(辛卯,一四一一)春,有司毀庵。   夏四月,建文帝至浪穹鶴慶山,其地頗佳,因募建一庵,名大喜。   十年(壬辰,一四一二)春三月,應能卒,四月,希賢卒,建文帝因納一弟子,名應慧。   十一年(癸巳,一四一三)夏五月,建文帝南行至甸,六月還。   冬十二月,渡馬嶺,遇寇,適官軍至,僅免。   十二年(甲午,一四一四)夏四月,遣程濟募糧。   秋九月,建文帝學《易》數。   十三年(乙未,一四一五)秋八月,建文帝游衡山,冬十月還庵。   十四年(丙申,一四一六)夏六月,建文帝足疾發,程濟乞藥於城西,三日乃反,帝飲獲愈。   冬十一月,帝命濟錄述從亡傳,藏之山岩中,帝自為敘。   十五年(丁酉,一四一七)春二月,史彬復至白龍故道,了不見庵,山旁詢一老婦,則曰:「官司毀之矣。」問僧徒,曰:「不知所之。」至是,彬忽與帝遇於鶴慶之大喜庵,深林密樹,不下數里。先是,楊應能、葉希賢所建者,甫落成,而兩人死,即於庵東葬之。   十一月,帝避囂東行,至衡山。   十六年(戊戌,一四一八)春三月,建文帝還至黔。   十七年(己亥,一四一九)夏六月,建文帝始觀佛書。   十八年(庚子一四二0)夏六月,建文帝命程濟移居庵西偏。   冬十月,帝入蜀,程濟從,遍游諸勝,登峨眉,有詩云:「登高不待東翹首,但見雲從故國飛。」   十九年(辛丑,一四二一)秋七月,建文帝入粵,游海南諾勝。   十一月,帝還庵。   二十年(壬寅,一四二二)夏四月,建文帝避囂於庵南四十里,名淥泉。   二十一年(癸卯,一四二三)春二月,建文帝入楚,程濟從,登章臺山,賦弔古詩:「楚歌趙舞今何在?惟見寒鴉繞樹啼。」   六月,帝游漢陽,登晴川樓,吟云:「江波猶湧憾,林靄欲翻愁。」   七月,帝留大別山。   二十二年(甲辰,一四二四)春二月,建文帝東行,冬十月,與史彬相遇於旅店,言及榆木川,稍色喜。史彬問道路起居狀,答曰:「近來強飯,精爽倍常。」即同彬下江南,至彬家。彬具酒肴於所居之重慶堂,帝上座,程濟東列,彬西列。彬有從叔祖名弘者,嘉興縣史家村人也,直入,至堂上,彬不得已,亦與坐。問:「師何來?」彬未答。即起趨出,招彬曰:「此建文皇帝也。」彬曰:「非也。」弘曰:「吾曾於東宮見之。當吾家籍沒時,非帝,吾無死所矣。帝實活我,恩無以報。」彬不得已,實告之。即頓首堂下,涕泣問向來狀。帝曰:「賴諸從亡者給我衣食,周旋險阻之間,二十年來,戰戰兢兢。」復大慟。慟已,曰:「今想可老終矣!」弘曰:「帝今欲何之?」曰:「游天臺諸勝。」弘曰:「吾當具一日之積隨行。」居數日,帝行,戒彬曰:「有叔在,爾勿往也。」弘從之去。   十一月,至寧波渡蓮花洋。   仁宗洪熙元年(乙巳,一四二五)春正月,建文帝謁大士於潮音洞。   五月,自閩、粵還山,止程濟從。聞仁宗崩,帝曰:「吾心放下矣!今後往來亦少如意也。」且悲且喜。   宣宗宣德元年(丙午,一四二六)秋八月,建文帝祭從亡諸臣於庵前。   二年(丁未,一四二七)春正月,建文帝移居鶴慶之靜室。   秋八月,滇寇亂,帝入蜀,程濟從。   冬十月,宿永慶寺,題詩云:「杖錫來游歲月深,山雲水月傍閒吟。塵心消盡無些子,不受人間物色侵。」   三年(戊申,一四二八)夏五月,建文帝游神女廟。
<上一页 1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149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