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明史紀事 . 谷應泰 A A A A A

<上一页 1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149 下一页>
  甲戌,輔等至茶龍,柳升等舟師亦至,又敗賊,獲船三百艘,賊遁走。輔等乘勝追之,又敗之於奇羅海口。賊屢敗困,眾遂潰。   乙卯,柳升所領永定衛卒王柴胡等七人,詗得黎季犂所在,前格之,縛送升軍,並其子澄於海口山中。次日,土人武如卿獲黎蒼及偽太子芮、將相王侯、柱國黎季獵等,皆縛獻軍門,安南平。輔奏:「安南本中國地,陳氏子孫已誅盡,無可繼,其國中耆老民庶俱請為郡縣如中國制。」乃置交趾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分十七府,曰交州、北江、諒江、三江、建平、新安、建昌、奉化、清化、宣化、太原、鎮蠻、諒山、新平、義安、順化、昇華,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縣,衛十一,所三,市舶司一,改雞陵關為鎮彝關,安撫人民三百二十萬,獲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糧儲一千三百六十萬石,象馬牛十三萬五千九百,船八千七百,軍器二千五十三萬九千。敕尚書黃福兼掌布、按二司事,又以侍郎張顯宗為左布政使,以都督呂毅掌都司事。敕張輔、沐晟、劉俊:「交趾有懷才抱德之人,悉心訪求,送京師擢用。」   九月,張輔、沐晟遣都督柳升等齎露布檻送黎季犂、黎蒼等獻俘至京,上御奉天門受之。文武群臣偕兵部侍郎方賓讀露布,至「弒主篡國,僭號紀元」等語,上問季犂父子,曰:「此為人臣之道乎?」季犂父子不能對。詔以季犂及子蒼下之獄,赦其子澄孫芮等。後季犂釋自獄,戍廣西。子蒼、澄以善兵器,赦用之。   冬十月,以交趾所舉明經士人甘潤祖等十一人為諒江等府同知,贈故安南國王後陳氏子孫七人官。裴伯耆為交趾按察副使。   六年(戊子,一四0八)春三月,交趾總兵張輔、沐晟振旅還。輔等上交趾地圖,其地東西相距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相距二千八百里,建設軍民大小衙門四百七十二。上嘉勞之,賜輔、晟及諸將宴於中軍都督府,旗軍人賜鈔五錠。   七月,論平交趾功,進封新城侯張輔英國公,西平侯沐晟黔國公,豐城侯李彬、雲南侯陳旭各增祿五百石,清遠伯王友進封清遠侯,都督僉事柳升封安遠伯,戰死都督僉事高士文追封建平侯,並子孫世襲,親擒黎季犂軍校王柴胡超擢指揮使,為從者李福等四人,皆升指揮僉事。先是,交趾平,上問戶部尚書夏原吉曰:「升與賞孰便?」原吉對曰:「賞費於一時,有限;升費於後日,無窮。多升不如重賞。」上從之。於是惟升元功,餘皆班賚有差。   秋八月,交趾蠻寇簡定反。定,陳氏故官,不肯臣黎氏,而輕騎跳歸我,從下安南為別將,頗有功,知上不欲復陳氏,遂逸去。至化州,說群盜鄧悉等下之。悉等推定為主,稱日南王,改元興慶。出攻咸子關,黎賊餘黨多應之,而陳季擴、鄧景異尤猖獗。黃福奏請益兵,遂命黔國公沐晟發雲南、貴州、四川兵數萬往征之,仍命兵部尚書劉俊往贊軍事。   十二月,沐晟帥師與交趾賊簡定戰於生厥江,敗績,兵部尚書劉俊、都督僉事呂毅、交趾布政司參政劉昱等皆死之,勢益熾,攻陷諸軍縣。事聞,復命英國公張輔為總兵官,清遠侯王友為副,帥師二十萬往征之,敕曰:「晟出師失律,致賊猖獗。今聞鄧悉死,而八百媳婦、老撾猶供饋者何人?賊雲有象五萬,又謂我將帥皆易與,宜戒慎,同心協力,早滅此賊。」   七年(己丑,一四0九)夏五月,簡定稱上皇,立陳季擴為大越皇帝,改元重光。季擴者蠻人,自云陳氏後也。安南民不忍棄陳氏,則相率歸季擴。   秋八月,鄧景異攻盤灘,守將徐攻戰死。張輔兵至交趾,敗賊於咸子關、大平海口等處,斬首數千,溺死無算,生擒賊黨監門衛將軍潘抵等二百餘人,獲船四百餘艘。賊酋阮世美、鄧景異跳身奔季擴。季擴稱故王後,請封,輔不聽,進兵至清化。時季擴據地稍遠,而我兵悉窮追簡定至演州,分沐晟兵從磊江南,都督朱榮舟師抵牛鼻關,輔自率騎兵至美良。簡定棄馬走吉利深山,搜得之。並獲其將相陳希葛、阮宴等檻送京師,惟陳季擴、鄧鎔、景異逃於義安。簡定至京伏誅。   八年(庚寅,一四一0)春正月,張輔敗賊黨阮師檜於凍潮州,斬首五千級,生擒偽將軍范友、陳原卿等二千人,悉坑之,築屍為京觀。上勞苦張輔久暴師役,召輔還。輔奏餘賊未平,請留黔公沐晟鎮之。   五月,追敗季擴於靈長海口,別將江浩至魯江,戰不利。   十二月,季擴遣使胡彥臣上表請降,上遣方政諭季擴以為交趾右布政使,又以其黨陳原樽為參政,胡具澄、鄧景異、鄧鎔為都指揮,潘季祐為按察副使。然季擴實欲緩師期耳,不肯之任,而掠如故。   九年(辛卯,一四一一)春正月,命英國公張輔為副將軍,會征夷將軍沐晟討交趾陳季擴。敕四川、廣西、江西、湖廣、雲南、貴州六都司,安慶等十四衛,發兵二萬四千隨征。   七月,張輔至交趾,督兵敗賊黨阮朔、胡具澄、鄧景異等於九真州月常江,尋復率舟師追梟賊黎蕊斬之。慈廉、福安諸州縣皆平。   十年(壬辰,一四一二)秋八月,英國公張輔破賊於神投海口,擒其翊衛將軍鄧汝戲。少保潘季佑遁可雷山乞降,輔承制以季佑仍按察副使,理義安。   冬十月,命鎮守交趾都督韓觀運廣東糧萬石赴交趾,給軍食。張輔破賊於西心江。   十一年(癸巳,一四一三)冬十二月,英公張輔、黔公沐晟合兵敗賊於愛子江。時輔、晟等進兵順州,賊黨阮師檜屯愛子江,設象伏兵候官軍。輔偵知之,以戒先驅。群象來衝,一矢落其象奴,再矢破其象鼻,奔還賊陣,自相蹂踐,官軍乘之,大敗,斬賊將阮山,生擒偽將軍潘經等數十人,賊眾死者無算。   十二年(甲午,一四一四)春正月,兵至政和縣羅濛江,皆懸厓側徑。英公張輔舍騎步進,大索,討中鄧景異,擒之,並獲阮師檜於南靈州。季擴遁走老撾,都指揮師佑躡之,進克老撾三關,蠻人潰散,棄季擴及其妻妾於南麼,生縶以歸。   八月,交趾陳季擴伏誅。   十三年(乙未,一四一五)夏四月,命英國公張輔鎮守交趾,加陳洽兵部尚書,贊軍務。輔下交南,凡三擒偽王,威鎮西南,而尚書黃福有威惠,交人懷之,戢伏莫敢動。   十四年(丙申,一四一六)夏四月,交趾鎮彝衛百戶丁仕驗來朝,貢馬謝恩。賜鈔幣,遣還。   五月,設交趾府州縣儒學及陰陽、醫學、僧綱、道紀等司。英國公張輔奏自廣東欽州天津驛經貓尾港至湧淪、佛淘,從萬寧縣抵交趾,多由水道,陸行止二百九十一里,比丘溫故路近七驛,傳便往來,從之。尋交趾布政司右參議莫勛,三江等府土官杜惟忠等來朝,貢馬及金銀等物,特賜宴勞,升勛為右布政使,杜惟忠為參議。鎮彝衛並交州中左右衛指揮陶弘等,各遣人貢馬及方物,各賜鈔幣遣還。   冬十一月,召交趾總兵英國公張輔還京,命豐城侯李彬代鎮守。輔經營交趾,前後十年。命監察御史黃宗載巡按交趾。交趾營房皆覆茅,多火,宗載令三司募官伐材陶瓦,不半年,營房皆覆瓦,火患遂息。   十六年(戊戌,一四一八)春正月,交趾清化府俄樂縣土官巡檢黎利反。利初從陳季擴充偽金吾將軍,後束身歸降,以為巡檢,然中懷反側。張輔還京,至是,僭稱平定王,以弟黎石為相國,段莽為都督,聚黨范柳、范晏等四出剽掠。總兵豐城侯李彬遣都督朱廣討之,擒斬數百人。利敗走,擒宴,彬請就交趾戮宴以徇。先是,李彬代張輔鎮交趾,中官馬騏為監軍,定歲貢扇萬柄,翠羽萬箇。騏墨而殘,交人苦之,三年間叛者四五起,而黎利最劇。   十七年(己亥,一四一九)冬十二月,巡按交趾御史黃宗載上言:「交趾人民新入版圖,勞來安輯,尤在得人。而郡縣官多兩廣、雲南舉貢,未歷國學,遂授遠方,牧民者不知撫字,理刑者不明律意,若俟九年黜陟,廢弛益多。宜令至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布、按二司嚴加考核,上其廉污能否以憑黜陟。」疏上,報可。   十八年(庚子,一四二0)夏五月,敕豐城侯李彬:「叛寇黎利、潘僚、車三農、文歷等迄今未獲,宜盡心畫方略,早滅此賊。」交趾左參政馮貴、右參政侯保討黎利,戰死。保,真定贊皇人,由國子生知廣城縣,有善政。初設交趾郡縣,擇人撫治,升交州知府,遷參政。時黎利剽掠郡縣,保率民兵築堡於要害御之。賊來攻,保與戰不勝而死。貴,湖廣武陵人,舉進士,為給事中。升交趾參政,能撫輯流民,歸附者眾。有土兵二萬餘人,皆勁勇習戰,每出陣有功。後中官馬騏疾之,盡奪其土兵。及黎利反,眾強貴剿捕。獨以羸卒數百,遇賊兵眾,貴力戰而死。保為政廉恕,貴有方略,其死也,人皆惜之。   十九年(辛丑,一四二一)夏五月,豐城侯李彬上言:「交趾地荒遠,不通饋運,乞依各都司衛所例,分軍屯田以供糧餉,度地險易為屯守徵調之多寡。」從之。   秋九月,李彬言:「黎利奔老撾。進兵討捕,老撾輒遣頭目覽耆郎阻我兵勿入境,云即發兵,大索到送軍門。久之,竟不獲利。」上以老撾匿賊持兩端,令彬遣頭目至京詰之。尋召彬還,以榮昌伯陳智代。   冬十月,赦黎利為清化知府,遣內官山壽諭利,竟不赴。   二十二年(甲辰,一四二四),仁宗即位,黎利自老撾復還寧化州,偽求降,不出。
<上一页 1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149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