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孟子 A A A A A

<上一页 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59 下一页>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第七章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上一页 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59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