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庄子 A A A A A

<上一页 1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110 下一页>
能够“重生”便能看轻利禄了.公子牟说:虽然知道这 个道理,但情不自禁.瞻子就劝他听其自然,不要禁, 假使不能自禁的又要勉强,那是有两重的患害.做让王 篇的人便批评道:“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 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这也 很像是对于同门后进的一种口气.魏牟是有着作的,艺 文志道家有“公子牟四篇”,班固注云:“ 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先庄子”之说 分明是错误,只是名见庄子书,庄门后学曾称之而已. 战国策赵策两见魏牟,与秦应侯、赵建信君同时,其时 代自比庄子稍后.他对于应侯的临别赠言所说的话:“ 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 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诚然是 足以发人深省.荀子非十二子篇把他和它嚣(即环渊) 并列,斥之为“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只是说明 他在消极一方面恣纵,甘愿与木石居,与豕鹿游而已. 可惜“公子牟四篇”失传,不然我们一定可以更找得一 些他和庄周的关系出来的.   庄子后学和思孟学派接近的倾向,在杂篇中颇为显着,屡屡把“ 诚”作为本体的意义使用,和思孟学派的见解完全相同.     “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     “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 以上徐无鬼)     “不见其诚己而发,每发而不当.”(庚桑楚)     “内诚不解,形谍成光.”(列御寇)   这无疑是中庸和孟子七篇的影响,外篇天运更有洪范五行的引用 .     “天有大极五常(大原误为六),帝王顺之 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
<上一页 1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110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