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荀子第二十三·性恶 A A A A A

  1 | 2 | 3 | 4 下一页>
荀子第二十三·性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 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 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 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隐栝□(“蒸”去草头)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 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 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 之起礼义,制法度,以轿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 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 ,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 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 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 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 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孟子曰:“ 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恶〗也。”曰:若是,则过矣。今人之性,生而离 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 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今人之 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 ,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兄;子之
  1 | 2 | 3 | 4 下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