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荀子第二十一·解蔽 A A A A A

<上一页 1 | 2 | 3 |   4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冥冥而行 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见植林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醉者越百步之沟,以 为跬步之浍也;俯而出城门,以为小人之闺也;酒乱其神也。压目而视者,视一以 为两;掩耳而听者,听漠漠以为〔口匈〕〔口匈〕;势乱其官也。故从山上望牛者 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 不上折也,高蔽其长也。水动而景摇,人不以定美恶,水势玄【眩】也;瞽者仰视 而不见星,人不以定有无,用精惑也。有人焉,以此时定物,则世之愚者也。彼愚 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 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岂不哀哉! 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正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而 己以正事。故伤于湿而〖痹,痹而〗击鼓〖烹豚〗,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 有俞疾之福也。(方按:此句原文脱误不可读,据王先谦之说校补。)故虽不在夏 首之南,则无以异矣。 凡〖可〗以知,人之性也;可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 ,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 变,与愚者若一。学,老身长子,而与愚者若一,犹不知错,夫是之谓妄人。故学 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王〗也。圣也 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 ,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向是而务,士也;类是 而几,君子也;知人,圣人也。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攫】;有勇非以持是 ,则谓之贼;察孰非以分是,则谓之篡;多能非以修荡是,则谓之知【私】;辩利 非以言是,则谓之〔讠世〕。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谓合王制与 不合王制也。天下有不以是为隆正也,然而犹有能分是非治曲直者耶?若夫非分是 非,非治曲直,非辨治乱,非治人道,虽能之无益于人,不能无损于人。案直将治 怪说,玩奇辞,以相挠滑也。案强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诟,无正而恣睢,妄辨而几 利。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奸人之说也,则天下之治说者,方 多然矣。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 子贱之。”此之谓也。 为之无益于成也,求之无益于得也,忧戚之无益于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 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悒】怜之心,当时则动,物 至则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 周而成,泄而败……
<上一页 1 | 2 | 3 |   4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