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类学 ——人及其文化研究 . 爱德华·泰勒 著 连树声 译 A A A A A

<上一页 1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15 下一页>
不同是人没有尾巴,但是在人的骨骼上却可以清楚地看到尾巴,这是脊柱末端的尖椎骨。   所有这些动物都是现时存在着的。但是地质学证明,在很久远的时期,地球上居住 着一些跟现在生存的不同,但又跟它们是同类的种类。在第三纪时,也像现在一样,澳 大利亚以其袋兽作为特点,但是,它们不属于现在的品种,它们的身躯大部分要大得多, 即使是现代最大的袋鼠,跟绝迹的巨大的原齿兽相比,也是小得可怜,原齿兽的头颅骨 有三英尺长。又如,在南美曾生有一种巨大的贫齿类动物(edentate),形如现在稀有 的树獭、食蚁兽和犰狳,在我们的动物园里能够看到它们。在中新纪沉积层中曾经发现 过一种象,但品种跟非洲象和印度象的现在品种完全不同。这些普通例证说明了现在所 有生物学家普遍采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们根据这个原则认为,从遥远的地质古代 起,在地球上不断出现的动物新品种,跟在它们以前存在的那些很是相似,它们复现着 古代的类型,只不过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条件而有所改变,同时较早的形态也就趋向灭亡 和消失。脊椎动物的旧品种跟代替它的新品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直接研究所发现的并 且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实。许多生物学家——现在大概占大多数——更前进了一大步, 不仅承认新旧品种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并且力图用继承或进化的假说来解释它;这种假 说,现在常常按它伟大的当代发明者命名,被称作达尔文(Darwin)原理。因为动物的 新种或变种的形成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于是这些生物学家就证明,在生活条件发生变化 的情况下,自然的变态可能是很巨大的,以致成了新品种的开端,而这些新品种,由于 能很好地适应气候和其他状况,而取代了正在灭亡的旧品种。根据 这种理论,澳大利 亚现代的袋鼠、南美的树獭和印度的象,不只是继承者,而且是绝了种的动物的后代。 而挖掘出来的那些跟马相似但脚掌有三和四趾的第三纪动物的骸骨,说明是我们的马的 远古祖先的形态,这种形态存在于不再使用脚趾而变成裂开的马掌骨之前的那个时期。 从几个生活于现代的动物品种身上看到结构上的近似,可以建立动物传袭性的理论,根 据这一理论应当做出下列结论:这种相似性肯定都是从作为它们共同祖先的单一品种那 里继承来的。在所有哺乳动物或者说用胸脯喂养其仔的动物当中,在结构方面跟人最相 近的是猿猴,而在它们之中又属旧大陆的狭鼻猴,其中称作类人猿的一类,栖居于从非 洲到东太洋的热带森林之中。假如我们跟它们的骨骼作比较,就会发现,不管自然生物 如何分类,也不管造物规则如何,这些动物想必都和人处于某种密切关系之中。没有一 位研究猿猴身体结构的权威的解剖学者不认为,人可能是从它们起源的;但是,根据种 的传袭性的学说,他们是同一棵原始树干上的最接近的主要旁枝,而人便是从这一树干 起源的。
<上一页 1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15 下一页>



[目录]